会议会务工作总结的写法?
2020年2月×日至×日,历时1天的企业执行力与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会议,由于富有前瞻性、时效性与回应性,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众多好评。出席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秘书长×××、市财政厅厅长×××等领导同志也在不同场合对这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能够令领导与代表满意,这是对会务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对会务人员最好的鞭策与鼓励。现对这次会议的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会务背景
概述这次会议的筹备背景,有四个明显特征。
(一)时间跨度长。从2010年8月开始筹划,不久就形成了初步方案及相关会议材料,直到2020年2月底召开,前后将近半年时间。原因之一,市××××主要领导工作变动,新任领导接手这方面的工作较晚;原因之二,广州召开亚运会、残亚会,要求其他一切会议及大型活动暂时停办。
(二)变化因素多。会议筹备期间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是部门主要领导不在广州,就是市领导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参加会议,经多次呈批,开会时间迟迟未定。
(三)确定时间紧。领导最后敲定的时间,距正式开会只有3个工作日。而有一些会务工作,不等到会议时间确定是无法推进的,真正推进时所剩时间无几,这无形中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较大压力。
(四)运作难度大。这次会议除了要完成一般会议的程序和要求外,由于相关领导对这次会议的期望值很高,所以不时有新的想法或附加任务穿插其中,也给筹备工作添了不少“花絮”,准备事项多,组织运作的局面较复杂。
二、会务历程
筹备过程中,会务组的全体同志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要把这次部门会议拔高标准,按全国、全市会议的标准来办,而且一定要办好。为此,会务组成员在会议时间急促敲定的关键时刻,以一当十,枕戈达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接受了一场“急战”的洗礼。
(一)争取时间。珍惜来之不易的开会时间,会务人员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争分夺秒,重新联系在广州20多家适合办会的星级酒店(之前落实的酒店时间上都吻合不了),只有××宾馆××楼有空位可接纳会议(尽管其在硬件方面有不足之嫌,与会议的理想举办场所有一定的差距),会务组请示领导同意后立即起草会议通知,采取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电话传真、文件交换、书面邮寄等各种形式发出会议通知。接着紧锣密鼓地踩点,落实会场,安排食宿,协调指示牌、停车位,确定横幅悬挂点、背景板尺寸等有关事项。
(二)调整方案。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任务,会务组加班加点,修改、完善各小组工作职责及作业流程、人员分工定位表等,连夜召开碰头会,以系统思维的方式,帮助每一个会务工作者快速了解整个会务流程,熟悉自己的岗位规范,以及在吝个时间节点的衔接与控制技巧。
(三)推敲细节。会务组在运作过程中,从细微处着眼,于细微处用心,把细节活做到家、做到位,如对交流互动环节的安排,从请示主持人,与主讲嘉宾协商,到挑选提问人、提问内容、提问顺序、提问时间、提问方式、提问对象等,都反复衔接,精益求精。
(四)狠抓落实。在×××同志的指导下,学会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会务总协调人,敢于承担责任,积极引导会务组有关人员先后编制了嘉宾接待、媒体应对、会场应急等预案,并认真负责,周密安排,一丝不苟抓落实,使会务吝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三、会务收获
代表们反映,这次会议专题设计较为科学,专题演讲与互动交流相得益彰;形成的对策性建议,较有推广与运用的价值。会议再一次锤炼了工作人员队伍,同时也展现出会务人员的四种精神:一是高度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二是迎难而上、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三是忘我工作、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四是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协作精神。这次会议也带给会务人员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撰写会议综述
会后工作人员分头整理主讲嘉宾的发言录音,以此为基础,起草、形成了会议综述材料,报送市有关领导参阅。
企业执行力与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会议综述以绩效管理为抓手提高企业执行力
——企业执行力与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会议综述
2020年2月×日至×日,上海市××××和市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在广州举办“企业执行力与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来自国家财政部科研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及部分市直机关的代表和各市县(区)财政系统、市县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共2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就上海模式财政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推行财政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现综述如下。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绩效管理实践的市份,上海的财政绩效管理实践起步于2004年,当时在在佛山市南海区首先进行相关试验性探索,建立了从事前的绩效预算、事中的中间过程管理、事后的绩效评价、绩效问责和绩效审计的财政绩效管理框架体系,形成了包括理念体系、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机制体系和方法体系等六大部分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随着南海的试验成功,相关经验渐渐推广到珠三角地区,现仍处在不断修正、总结和完善中。
以绩效管理为抓手,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实践探索,得到了与会市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部长指出,提高企业执行力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上海”的关键环节,上海已经开展的绩效管理实践证明,通过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履行职责,强化自我约束,发挥主体能动性,对于提高企业执行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希望上海有关方面今后进一步加强对绩效的本质、绩效管理的框架和规律、绩效管理对企业执行力的作用原理、如何推进绩效管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切实为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企业执行力提供智力支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深情回顾了我市绩效管理实践探索的艰辛历程,对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他希望这种探索能够继续和深化,以不断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市财政厅×××厅长在致辞中提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续深化探索,建立起一个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依据、以完善的运行机制为基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支撑、以有效的协调机制为保障的绩效财政管理体系。
会上,代表们认为,上海模式财政绩效管理通过财政分配关系的创新,在不改变现行预算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只是加入了一个小小的优化“插件”,就解决了财政分配机制问题,实现了零基预算和集中财力办大事,也解决了如何有效提升企业执行力的老大难问题,相关经验值得推广。上海模式财政绩效管理的本质是建立一套组织保障体系,即绩效预算-中间过程管理-绩效评价-绩效问责-绩效审计等链条式、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外在压力和内在激励两个机理,再加上微观纠错机制、竞争性分配机制,使部门承担起应该担负的责任,成为独立的责任主体。而吝部门、吝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绩效预算申报四要素(依据、实施方案、绩效目标、预算安排)的要求,尤其是通过第三方研发机构聘任专家对预算申报中的实施方案、目标和预算进行评审,发挥其管理咨询作用,从而使本部门形成内在的绩效动力,减轻了部门领导的决策责任和管理责任,也有效解决了执行力弱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财政预算与企业执行力是相互推进的关系,企业执行力与财政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在当前收入增速放缓而民生支出增加的背景下,在加税和发债都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除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外,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收支矛盾和财政长官难当的历史性难题。
有代表认为,财政绩效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之间有密切联系,可以从财政的绩效管理和绩效预算入手来提升社会管理的效果,使绩效管理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预算资金使用效果高,就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就能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些问题,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有专家强调,上海探索以财政绩效管理为手段提高企业执行力,并且上升到理论层次进行研讨,很有创新性。当前中国的绩效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需要理论突破的时期,必须改变绩效管理实践当中简单的“就事论事”的局面,按照绩效理论对绩效管理实践进行综合的框架设计。还有专家指出,上海财政绩效管理引入专家机制来改进管理程序,使得财政预算的申报有了一个客观化、技术化、程序化运作的机制,这对丰富、发展我国从行政预算到立法预算的演进理论,具有相当的“催化”作用。
会上,代表们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互动交流,大家对绩效管理理论与制度创新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上海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期望通过加强和改进财政绩效管理,更好地提升企业执行力与公信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提炼会务经验
本章前一小节里,已附录这次会议的会务工作总结文本,相关的会务经验这里不再赘述。以下几点体会,是笔者在操办其他的部门会议的过程中,反复品味、提炼而成的。在此一并托出,供参阅。1.部门会议相对于其他大型会议而言,虽然在办会流程方面相差无几,但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一些,工作量小一些,需要领导在面上协调推进的事项较少。所以,为提高办会效率,通常不设组委会,也不设会务领导小组(如有必要,可由一名领导负责抓总、督办)。如遇领导要求成立会务领导小组时,其小组成员一般相当于挂名,不负责具体下作,只提供名义上的支持。实际统筹协调的任务一般由负责会务秘书工作的小组组长承担起来较妥当。
2.会议举办时间的确定,有一个磋商、妥协、平衡的过程。没有本部门以外的领导或嘉宾出席,确定时间相对较容易,会务人员只要报请本部门领导定下即可。涉及其他平级部门领导参加时,确定时间也不是难事,相互协调一下也可以定下。但如需请市部级以上领导或权威专家出席时,为保证其到会,通常是提请其中职务最高的领导或资格最老的专家确定时间。为便于其作出抉择,会务人员可以根据筹备工作的进度及其他领导(嘉宾)的时间安排情况,提供一个时间段供其参考,其最终定下的时间(也可能不在供其选择的时间段里),就是会议召开的时间。
3.部门会议的宣传,要把握口径,注意方式与分寸。会前、会后的宣传主要根据工作需要及领导安排来定。邀请媒体参与会中宣传,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讲究。通常在会议召开前的1日或2日发出邀请函(可以事先电话联系负责这一领域的相熟记者再发),然后按照媒体反馈的报名回执,与拟参会记者衔接,确认其到会时间及相关的工作事项。
4.部门会议的会务分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实际分配任务时,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通常是能者多劳、勤者多活,对于责任心强的“老会务”工作者,一般会根据情况对其承担的任务“加码”,激励其多揽活或揽重活,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较好地推进、落实会议各项筹备事务。这样做看似有失公允,但其实既可以避免“人海战术”,不至于造成“效率低下”,又不至于浪费资源。